這兩天我們這組負責舉辦了兩場國際會議,但是我卻有種失落的感覺。整個過程中,我從一個辛苦了解 EPUB 3 規範的工程師,以及開發 Sigil branched 版本的軟體開發者,在國內 EPUB 3.0 規範說明會擔任了數場講師的身份,突然變成一個沒沒無聞於國際的小角色。在整個過程中,出來露臉的,出來攀談的,都是那些掛個名沒做事情的人,我們這組組員辛辛苦苦的想把整個活動辦好,換來的,其實什麼都沒有,還必須受到那些掛名的協辦單位的頭頭們的頤指氣使,忽然之間,我有種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
另外,我覺得主管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好好的保護組員,也沒有善用組員的能力,更沒有做好整個規劃與工作分配,到了現場急吼吼的,這應該就是令我們感到沮喪的主要原因。
我之所以離開前一份工作,離開那份薪水優渥、休假特多、福利特好、又幹了十年熟悉整個大環境的工作,原因就是我感覺到自己成為主管手中的工具,而不是一個組員。工具有幾個特色:不會累,不需要鼓勵,生來就是被人利用的,...等,而工具的下場也只有一個,就是用到壞掉的那一天,然後扔掉。
在這份新工作滿一年半的現在,加上舉辦這兩場國際會議的整個過程,我又產生這種感覺了,又開始覺得被當成工具來使用。而且這次更慘,以前是刀子當刀子用到壞,這次是刀子拿來砍樹、切菜、挖土、劈柴、樣樣都來,我覺得自己這把刀實在是開始有點鈍了,因為被拿來作太多不當的用途了。
常常聽人說,換工作要徹底檢討自己,不要再犯。我一直在反省自己,為什麼又有這種感覺,是我自視甚高嗎?是我特立獨行嗎?如果我真的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刀,就算砍金斷玉都不當一回事,那麼偶爾拿來劈柴、切菜、挖坑又有什麼不行?
也許我根本就不是一把寶刀。
或者我又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總網頁瀏覽量
咕狗大神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EPUB 3.0 閱讀器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EPUB 3.0 規範了這麼多的事情,擁有這麼多的功能,對內容作者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那為什麼國內的出版社,在現階段還是選擇 App 這種需要專業資訊人員才能製作的方式呢?我個人的想法是,因為閱讀器的實做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度與門檻。
簡單來說, EPUB 3.0 是一個多領域出版品的內容格式規範,像是需要科學與數學符號相關的出版品、漫畫、相簿、電影書、動畫書、有聲書等出版品所需的標準規範,都被包含在 EPUB 3.0 當中。我們可以想像,上述的任何一種出版品,都有其專業領域所需的經驗及知識,把這麼多的專業領域的需求,全部包在一起,這是何等龐大的一項規範啊~
而在 EPUB 3.0 制定的過程當中,有超過三十項的需求被提出來討論,最後決定是否納入的主要考量點,幾乎都在於閱讀系統實做的可行性。光是專門處理有聲書的閱讀系統,很可能就得花費相當的時間才能被開發出來,然後還要經過市場與消費者的洗禮,不斷的改善以符合使用著真正的要求。更何況整個 EPUB 3.0 跨了那麼多的領域,要做出一個通解,其困難度可想而知。
以我個人開發程式的經驗,這樣的閱讀系統,假如存在一個中性的核心架構,那麼各個領域相關的功能,倒是可以透過元件的方式開發,然後根據消費者需求來決定,應該選購哪些元件,以達成閱讀某個專門領域電子書的最小組合。這並不是什麼創新的想法,這樣的架構隨便就可以舉出好幾個,例如使用 Rule Engine 、 SOA 、 Rendering Engine 等方式。但是無論使用哪種架構,都需要經過良好的設計,簡單來說,架構本身使用的技術不是問題,重點在於這樣的架構是否是一個 Neutral Architecture ,如果架構本身有所偏倚,那麼元件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嚴重的限制,尤其是越後面開發的元件,所需要接受的挑戰就會越嚴苛。
愛睡了,先寫到這裡
簡單來說, EPUB 3.0 是一個多領域出版品的內容格式規範,像是需要科學與數學符號相關的出版品、漫畫、相簿、電影書、動畫書、有聲書等出版品所需的標準規範,都被包含在 EPUB 3.0 當中。我們可以想像,上述的任何一種出版品,都有其專業領域所需的經驗及知識,把這麼多的專業領域的需求,全部包在一起,這是何等龐大的一項規範啊~
而在 EPUB 3.0 制定的過程當中,有超過三十項的需求被提出來討論,最後決定是否納入的主要考量點,幾乎都在於閱讀系統實做的可行性。光是專門處理有聲書的閱讀系統,很可能就得花費相當的時間才能被開發出來,然後還要經過市場與消費者的洗禮,不斷的改善以符合使用著真正的要求。更何況整個 EPUB 3.0 跨了那麼多的領域,要做出一個通解,其困難度可想而知。
以我個人開發程式的經驗,這樣的閱讀系統,假如存在一個中性的核心架構,那麼各個領域相關的功能,倒是可以透過元件的方式開發,然後根據消費者需求來決定,應該選購哪些元件,以達成閱讀某個專門領域電子書的最小組合。這並不是什麼創新的想法,這樣的架構隨便就可以舉出好幾個,例如使用 Rule Engine 、 SOA 、 Rendering Engine 等方式。但是無論使用哪種架構,都需要經過良好的設計,簡單來說,架構本身使用的技術不是問題,重點在於這樣的架構是否是一個 Neutral Architecture ,如果架構本身有所偏倚,那麼元件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嚴重的限制,尤其是越後面開發的元件,所需要接受的挑戰就會越嚴苛。
愛睡了,先寫到這裡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EPUB 3.0 隨筆
今年由於工作的關係,由北到南演講了十多場 EPUB 3.0 規範說明會,加上 IDPF 也正式於 10//12 公告了 EPUB 3.0 標準,這天正巧是我的生日,這些因緣際會,促使我想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花點時間整理在網頁上,希望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腳印。
接觸 EPUB 是從去年五月開始,由於工作內容的關係,我在去年離開了我生命中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做了十年,離開自然有點捨不得,不過有太多因素讓我不得不轉換跑道,現在回頭看,發現當時作這個衝動的決定,竟然鬼使神差的是個正確的抉擇。
新的工作讓我接觸到 IDPF 這個組織,加上 iPad 的正式推出,採用了過去默默無聞的 EPUB 格式,作為其 iBook 的電子書格式,這才使得 EPUB 一夕成名。就在我新工作到職後一個月, EPUB 3.0 WG 正式啟動運作,我也開始了每週一次的清晨五點鐘電話會議。
整個標準的制訂過程,我等於是同步參與、全程參與,許多規範為什麼會這樣制定,我算是擁有第一手情報的人員之一。當然,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相對於之後接觸規範的人,我在 Domain Know How 的部份稍微勝出了些。這些過程中,有許多的趣事,如果埋沒了,其實很可惜,所以我決定,透過回憶的方式,或許用專題、倒敘、或者引述的方式,在後續的 EPUB 相關文章中,逐步的描述出整個制定過程所發生的特殊事件。
在 EPUB 3.0 的規範本身,雖然經過這麼多場的說明會以及演講,我仍然有著層出不窮的新體會,我是個容易緊張的人,每次上台前都會失眠好幾天,反反覆覆的修改投影片,每天喃喃自語神經兮兮的,希望將自己知道的有趣的事情,透過演講過程分享給所有的聽眾。但是往往發現,準備了很久的內容,可能因為緊張以及時間的關係,所以沒有分享出去。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這也促成了我今天希望透過網誌的方式,把這些準備了好久好久的內容,記錄下來。
我知道這個工程很浩大,也不容易。我有工作,也有家庭,而且寫作對我來說,是非常需要有 fu 的一件事,當靈感出現時,我未必恰好有空寫下來,所以一切還是得隨緣,隨緣或許才能長久。
總之,今天先跨出第一步,趁著自己還有熱忱的時候,先衝個幾篇再說。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