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咕狗大神

顯示具有 中醫養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醫養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赴潮州就醫記(十二)

2011/08/25
科中如下:
芍藥甘草湯 2g, 茯菟丹 1g, 五爪金英 0.5g, 龍膽草 0.5g, 澤瀉 1g, 黃柏 1g, 昆布 1g, 海藻 1g, 砂仁 1g, 肝炎草 1g, 血琥碧粉 1g, 珠貝 1g

這次好忙喔,超過一個月許久才有空去潮州。最近組覺得晚上睡得很不熟,白天則覺得很沒有精神。好不容易修了兩天假期,陪家人玩了趟太平山,人不但沒有舒服些,反而開始口苦、胃漲、嘔吐感頻仍、眼睛酸澀、眼屎、腹痛腹瀉,真是亂七八糟的。剛好週四早上要開會,就趁著開會早起,順便跑一趟潮州了。

鄭醫師一把脈就說,身體又開始產生黏液與痰了。這次開得藥就是解毒化瘀去痰的,吃了會比較愛睡。愛睡好阿~我只怕睡不熟而已。這次還是六根伏針,兩根送給胃,其他四根照舊。

不知道哪一天,我才能完全康復呢?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赴潮州就醫記(十一)

7/7 科學中藥:
黨參 x 1g、茯苓 x 1g、白朮 x 1g、炙甘草 x 0.5g、白皮耆 x 1.5g、當歸 x 1g、白芍 x 1g、酸棗仁 x 1g、枸杞子 x 1g、虎乳靈芝 x 0.5g、血琥碧粉 x 0.5g、黃水茄 x 1g

這次倒是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是一把脈嚇一跳,鄭醫師說六脈都是虛脈,偷偷看醫師畫的脈圖,真的是沒有一個例外的。鄭醫師說得趕快補一補。另外,例行性的伏針倒是出我意外,鄭醫師在我的左右下背部下針,真是痛到一個不行。鄭醫師說這是胃有問題造成的。

回到家裏,拔出伏針,結果左邊下背部的血流個不停,好在曾經有過經驗,拿張衛生紙壓住,幾分鐘就止住了。記得上次是心臟有問題,膏肓穴的伏針也是一拔出來就血流不止,這是巧合嗎?還是鄭醫師真的這麼神!~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赴潮州就醫記(十)

6/9
通竅活血湯 x2g, 金錢草 x1.5g, 海金沙 x1g, 內金 x0.3g, 虎杖 x1g, 車前子 x1g, 澤瀉 x1g, 生地黃 x1.5g, 大黃 x0.3g, 黃柏 x 0.4g, 木通 x 0.3g, 白茅根 x 1.5g, 茯苓 x 1g, 蘇碧膽肉 x0.5g, 丁豎杇 x1g

這個禮拜問題就多了,首先呢,因為某種緣故所以我發了很大一頓脾氣,但是必須強壓下來,所以我覺得血壓一整個的高了起來,甚至照鏡子覺得左側嘴角有點歪斜,超怕中風一把的。其次,我覺得這個月尿尿非常痛,尿多一點還好,只要尿量不太足夠,那就有得痛的了,尿完大概只能撐住閉氣等痛過去,那種痛楚有時候是刺痛,有時候是伴隨著灼熱;第三個症狀是我看電視看到一半忽然腰痛,痛到無法彎腰的程度。

鄭醫師判斷尿尿的問題以及腰痛都是屬於尿道排沙以及輕微腎結石,而血壓高的部份他也覺得是生氣造成的,而且他注意到我手指有微微的顫抖現象

真的,千萬不要為了工作上得事情發脾氣,爛人太多了,不值得阿

赴潮州求醫記(九)

5/19
苓桂朮甘湯 x 1.5g, 半夏 x 1.5g, 龍眼肉 x 2g, 酸棗仁 x 2g, 龍骨(五彩) x 1g, 牡蠣 x1g, 淫羊藿 x1g, 宜梧根 x1g, 一支香 x1g, 足水沈香x 0.5g

感冒在 4/28 日已經接近尾聲了,到了 5/19 日已經完全痊癒了。 5/19 日鄭醫師主要判斷腦缺氧,我覺得這是客氣的說法吧,正確應該是腎虛,說實話,我發現自己白頭髮多了好幾根,然後記憶力變得不太好,總之,感冒確定完全痊癒,接下來應該屬於調養階段吧,這或許代表我的身體開始可以好好的調整了。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赴潮州求醫記(八)

4月28日,科中如下:
貝母 1.5g、茯苓 1.5g、桂枝 1g、乾薑 1g、烏梅 1g、桃仁 0.5g、紅花 0.5g、生地黃 1g、五味子 1g、熟地黃 1g、含羞草 1g、血琥碧粉 1g

感冒還是沒有完完全全的痊癒,不過喉嚨不痛了,剩下咳嗽跟痰。而且一咳嗽,就覺得嘴巴都是痰的味道,實在很噁心。

這禮拜運氣很不好,跟張老大原本開開心心的,三點半想說輕輕鬆鬆排第一順位,沒想到才到巷子口,哇靠~已經有四個人排隊。張老大一問之下,人家是兩點半就到了,沒什麼好怨歎的,排吧~張老大偷偷地說:『今天可能會搞到很晚了,看起來都是很愛聊天的~』

還有更霹靂的,掛號的時候,明明只有四個,我們卻是六號跟七號,那五號呢?原來他們有一位是幫婆婆來拿藥的。吼~六號跟七號,看完不知道已經幾點了。然後很神奇的,張老大的話應驗了,果然一個比一個還愛聊天,然後問的問題竟然都一樣,不知為什麼那麼巧,他們一夥人都吃旋覆花,明明早就知道如果吃了會昏眩,可以用生薑來解,可是每個人進去還是都從頭問一次,鄭醫師也很有耐心的重頭講一次。但是我實在等到很抓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眼看著火車時間都快到了。

等看完我們兩個,加上一個人各挨了四根針,都快要六點了。問一下藥處理好了嗎?宇宙無敵超級大霹靂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前面五個人,每個都拿一個月的份量,哇靠~他們等於拿了20人份的藥阿~看看時間實在來不及了,只好請護士小姐用寄的,多付個200元運費趕快搭車去。

不過吃了兩三天藥,我真的完全好了,這次的藥好酸喔~應該是烏梅的關係,酸死人囉~

赴潮州求醫記(七)

4月11日,科中如下:
香附子 1.5g、紫蘇葉 11.5g、陳皮 1g、甘草 1g、生薑 1g、蔥白 1g、七葉蓮 1g、魚腥草 1g、貝母 1g、冇骨消 1g、鑽地風 0.5g、蘇碧膽肉 0.5g

這次感冒真是有夠久的,每次都吃藥兩三天痊癒了,然後好不到一個禮拜又復發了,最慘的是狀況還都不一樣,每次都不一樣,真的很煩,難道自己身體真的那麼差嗎?

鄭醫師認為,這是類似退伍軍人症的細菌群感染造成的,想想也很有可能,我們公司全部靠空調,前陣子一層樓將近一半的人都感冒了,要消化這些病毒跟細菌,也許需要不少時間,而虛弱如我,就是病毒細菌的再造恩人了。其實我真的覺得身體有比較好,只是症狀不消除,沒有說服力,但是感冒症狀變得輕微的多,中間也有將近一個禮拜是健康的。

不過去屏東看病有我們張老大陪著去,感覺跟放假也差不多,張老大開刀以後,忽然不怕伏針了,照他的說法,肚子一條刀疤那麼大條,誰還會怕那小小的針頭。

期待康復阿~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赴潮州求醫記(六)

科中藥方:小青龍湯 1g、桂枝 1g、藿香 1g、石膏 1g、蒼耳子 1g、板藍根 2g、七葉蓮 2g、玄參 1g、冇骨消 1g、宜梧根 1g、珠貝 1g

我從2月過完年以後一個禮拜就感冒了,所以之前還有臨時跑去一次,不過那次因為之前拿三週的藥,所以必須自費,而且我拿不到藥方。上次鄭醫生說狀況是『風寒風熱都有,而且都跑到腎去了』,我其實很想知道這種狀況吃什麼藥,很可惜沒有如願

這次則是『風寒入裡化熱,寒熱夾雜』,我看藥方是以小青龍湯加石膏為主,加上有鼻塞、流鼻涕嚴重的現象,所以醫生也加了蒼耳子。鄭醫師說,臨床上看到的感冒,多半都是寒熱夾雜,鮮少有書上寫的那種很單純的太陽中風、太陽傷寒之類的單一症狀

說真的,我自己已經吃小青龍湯三天了(拿自己作實驗),吃完有感覺好些,可是睡醒往往又感覺變差,這次鄭醫師的藥方也是以小青龍湯為基本,可是鄭醫師的藥方,吃了以後,整個症狀都明顯好轉,看來中藥的確不能以方為主,還是要一味一味的加上去

看到小青龍湯裡面,加上板藍根、七葉蓮之類的『寒涼藥』,相信一堆所謂『經方派』的網路大師大概要罵翻天了,哈哈哈~

當然,我還是要求醫生幫我扎個幾針,呵呵~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赴潮州求醫記(五)

科中:芍藥甘草湯 1, 赤芍 0.5, 沙參 1, 生地黃 1, 麥門冬 1, 枸杞子 1, 川楝子 0.5, 烏梅 0.5, 白殭蠶 0.5, 地龍 0.5, 酸棗仁 0.5, 虎杖 0.5, 桃仁 0.5, 連翹 1, 觀音串 1, 田基黃 1


僅剩餘一些痰還沒清除,醫生說『清肝化痰』就沒問題了。膏肓穴右側變得容易感覺疼痛,左側肩膀硬塊尚未完全消失,依然使用四根伏針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赴潮州求醫記(四)

2011/01/20

科中藥方大改:芍藥甘草湯 2g、紅花 1g、鬱金 1g、桃仁 1g、蘇木 1g、延胡索 1g、乳香 1g、天南星 1g、貝母(浙) 1g、鐵馬鞭 1g、土煙頭 1g、鐵包金 0.5g、足水沈香 0.5g

本次醫師告知有轉脈跡象,同時也發現心臟與肺臟有嚴重淤積(或積血,我忘了),因此使用去瘀血藥,並且提醒服藥後會愛睡,或發癢起疹子現象,皆屬正常。經醫師提醒,忽然想起尾椎附近長了一片疹子,會發癢,醫師告知此乃排毒現象,不需擔心

本次伏針4根,左右肩膀與膏肓部位各1針,肩膀可感覺左右各一處緊繃且突起部位,左邊小於右邊,醫師笑稱原本5克拉被打成碎鑽。膏肓穴依然疼痛,且起針發現右膏肓之伏針附著大量瘀血,其他3處伏針皆無血漬

後記:於就診後第4天起,持續心悸,感覺似乎回到初診前,狀況維持約4天,之後又一切如常,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赴潮州求醫記(三)

2011/01/6


科中藥方同上次,中藥茶包大改。感覺上,第一次是七葉膽為主、第二次酸味很重,可能是烏梅為主、這次則是桂枝或者肉桂的味道。


這次用了四根伏針,右肩、頸椎各一根、兩邊膏肓穴各一針,針完之後,脖子感覺完全鬆開,左右上下可轉動角度甚至超越原本正常狀態,目前右側脖子與肩膀交接之處的疼痛已經非常輕微。

後記:於下次就診前四天,左側落枕無法轉動,搜尋肩膀無明顯疼痛部位,按摩背上膏肓穴部位,緊繃且疼痛,隨按摩逐日疼痛漸減,落枕狀況三日內逐日顯著減輕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赴潮州就醫記(二)

2010/12/17


科中:芍藥甘草湯 1, 赤芍 0.5, 生地黃 0.5*, 麥門冬 0.5*, 枸杞子 0.5*, 烏梅 0.5, 白殭蠶 0.5, 地龍 0.5, 虎杖 0.5, 桃仁 0.5, 丹參 0.5, 牡, 皮 0.5, 茜草 0.5, +地鱉蟲 0.5, +黨蔘 1.0, +山茱萸 1.0


此次就醫前三天開始,脖子(或肩膀,過度疼痛無法分辨)疼痛,並且逐漸僵硬,到就醫當日無法轉動,無法抬頭與低頭。在高鐵上列車減速就會導致肩頸抽痛。


伏針兩根於兩側肩胛處(醫生按壓超痛且超級僵硬),左側脖子與肩膀於伏針插入後疼痛立刻消失,且可以往左側旋轉;右側伏針插入,可以抬頭、低頭與右轉,但程度不若左側,疼痛小幅度減輕


簡單來說,肩頸從疼痛到不能轉動,伏針後變成左側痊癒、右側疼痛略減,但頭部可上下左右轉動,左側完全鬆開


本週茶包甘甜消失許多,酸味增加許多,不似上次好喝


後記:右側肩頸疼痛直到兩週後才減輕到不影響生活,睡眠狀況逐日不佳,感覺精神極好不愛睡,直到處方完全吃完後,開始輾轉難眠,甚至躺到半夜兩點也還無法入睡

赴潮州就醫記(一)

2010/12/6


科中:芍藥甘草湯 1, 赤芍 0.5, 沙參 1, 生地黃 1, 麥門冬 1, 枸杞子 1, 川楝子 0.5, 烏梅 0.5, 白殭蠶 0.5, 地龍 0.5, 酸棗仁 0.5, 虎杖 0.5, 桃仁 0.5, 丹參 0.5, 牡丹皮 0.5, 茜草 0.5


舌下青筋明顯,身體震顫、心悸、眼球充血等問題,醫生判斷肝已經出問題,請求不使用水藥,加開中藥茶包,每日沖泡取代飲用水,茶包味道甘甜,味道頗似七葉膽,肉眼可見枸杞子


後記:兩週內每日都極愛睡,包括上班時間、看電視或發呆時,都會打盹,服藥第三日起舌下青筋明顯消失大半,藥效之快讓我極為震撼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蟄伏已久的心再度被喚醒

今天 Bernie 說,他想換個中醫, C 醫生療效不怎麼好,他有點害怕。然後他給我看了 J 醫生的網頁,不看還好,看了真的讓我血脈賁張。怎麼說呢?我看過的那些中醫古本,我超級喜歡的那幾本,包括曹穎甫、李可、彭子益、張錫純、陳修園等人的醫案,他們開出的藥方,那種攻守兼具,明辨陰陽的藥方,就出現在 J 醫生的醫案。

自從五月換了工作,一直沉浸在工作裡面,新的工作真是有趣,讓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上面,每天上班都超過九個小時,還意猶未盡。一直以為學習中醫只是對前一份工作失望後的寄情作用,沒想到今天發現,中醫其實一直藏在我心底,從來沒有消逝。要不是換新工作沒有放假,我超想跟 Bernie 一起跑一趟 J 醫生的診所。

~真的!我超想去一趟的。